防守川东方向的宋希濂为何仅仅半个月就在乌江以东丢掉了4个军
11月1日,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主力及其所指挥的四野部队、湖北省军区部队等,从川东方向开始发起进攻。而在此方向上,蒋介石部署了宋希濂部的10余万人,并严令死守川东。
在这一山峦迭嶂的险恶之地,有着巫山、武陵山和长江天堑,加上这10万兵马,可谓易守难攻。可到11月17日,宋希濂指挥的6个军已经大部被歼灭,仅有第2军及15军大部和118军的298师退到乌江西岸。
与川北一样,川东也是威胁成渝地区的重要方向。因此,蒋介石判断川东也是解放军进军西南的主要突击方向之一,故部署了宋希濂的6个军10余万兵力。
(1) 陈克非的第20兵团扼守川鄂公路,3个师防守巴东至野三关一线个师部署在建始作为机动部队;(2) 钟彬的第14兵团扼守川湘公路北线个师防守五峰至大庸一线个师部署在鹤峰、来凤作为机动部队;(3) 临时收编杂牌武装组成的2个军扼守川湘公路南线,防守沅陵及其以西地区;(4) 以1个军部署在黔江、恩施作为总预备队,机动调遣。
左路由第3兵团的第11军、12军和配属的四野第47军组成,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指挥,沿着川湘公路向黔江、武隆迂回,计划切断敌军的退路;
右路由配属的四野第50军、42军和湖北军区独立第1、2师组成,湖北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指挥,沿着川鄂公路向建始、恩施、宣恩进攻。
突破一线日,两路大军开始了叩击川东门户的行动。开始的时候,宋希濂平分兵力,企图对解放军实行全面阻击。几天之后,他便发现自己的右翼(解放军的左路)受到的攻击更猛烈,于是调整兵力部署,加强了右翼的防御,而左翼则凭借野三关东西一线的有利地形,以少量兵力凭险据守。
敌变我变。11月5日,第二野战军前委在得悉敌人的部署变化后,当即命令左右两路兵力同时发起进攻。次日,进攻部队一举突破了宋希濂部署的一线防御。
黔江是川鄂交界地区四川境内的一个县,一条公路由动向西通过彭水、武隆至重庆,是从东部进入四川的必经之路。
洞悉了敌人的企图后,左路指挥陈锡联命令部队急行军,计划迅速攻占彭水,切断敌人的西进之路。第12军36师为了加快行进速度,乘坐车辆沿着川湘公路疾驰,11月9日连续攻占了乾城、永绥、秀山等地。与此同时,第12军34师、35师沿着大庸、永顺、保清、永绥一线日拂晓,秀山战斗打响时,宋希濂冒着大雨从咸丰赶往来凤,召集钟彬、陈克非开会,商讨加强防守问题。
本已商讨决定以第2军主力54师向招头寨采取攻击行动,迟滞解放军西出黔江。但秀山已丢失的突发消息,让三人目瞪口呆。此时的宋希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解放军占领秀山后,向西可经龚滩直取彭水、江口,向北可经西阳到黔江,将形成更大的包围圈。
(1) 第2军主力沿公路向彭水撤退,渡过乌江到西岸布放,同时派出王牌部队走捷径赶至龚滩,抢在解放军之前控制此地;
(3) 第14兵团15军和79军撤往郁山镇集结待命;(4) 第118军沿公路后撤,至江口集结待命;(5) 第124军主力撤至彭水以西地区集结待命。随着全线撤退命令的下达,国民党军不顾一切,拼命向后逃跑。一时间,敌人就像放上山的羊群,东奔西窜,各自逃命。更为滑稽的是,第79军和124军只顾着逃跑,把电台一关,几天不与司令部联络,气得宋希濂差点一下子晕了过去。解放军可没有给敌人过多的喘息时间。11月11日,第12军先头部队攻占酉阳,随后派出1个师直击彭水,2个师奔向龚滩。此时,第11军在攻占咸丰县城后,派出第31师92团作为先头部队,继续冒雨前进。
11月11日零时许,92团在石门坎俘虏敌军的传令兵,摸清了国民党军的部署情况。随后,92团让敌传令兵带路,日行百余里,急行军至黔江东面的塘湾地区。突然出现的解放军,让敌人始料未及,纷纷放弃阵地逃亡,争相抢渡唐岩河,结果导致临时架设的两座浮桥不堪重负而断,桥上的敌人全部落入下方的唐岩河中。
“报告,解放军追上了来了,已经抵达距离黔江3公里的唐岩河边,正准备过河。”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
这个时候,第54师师长董惠便一身泥水冲进指挥所:“我师因唐岩河渡船少,加上夜行军过度疲劳,被解放军追击部队消灭了大部。”
连日的阴雨天气,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给解放军的长途追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沿途的崇山峻岭只有崎岖的山间小道可以通行,因摔伤摔亡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不断发生。担任左右进攻的47军第141师,自鄂西出发时带了90多匹马,到达彭水时仅剩下6匹马。
11月14日,第12军攻占龚滩并乘胜强渡乌江西进。然而,先头部队第36师前插太猛,在马头山地区的黄家坝遭到敌方数倍兵力的阻击。由于敌众我寡,加上地形不利,第36师陷入困境,后在友邻部队的支援下,最终击溃国民党守军,夺占了通往江口场的要点。
11月15日,在彭水的宋希濂正在指挥所内研究战势,突然第124军军长顾葆裕推门进来,满脸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