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在即宋时轮顶撞粟裕许世友不愿出战聂凤智擅改军令
历来争斗不休。有人总结了这么一个段子,济南战役在即,宋时轮顶撞粟裕,许世友不愿出战,聂凤智擅改军令
其实这场战役毛主席预测一个月左右,国民党内部重要将领王耀武也觉得守城能守一个半月,可是最后却八天就攻克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济南战争开始前,粟裕就跟毛主席对济南战役进行了一次巨大的商讨,分别向中央军委提供了三个作战方案,一个是攻克济南城,阻击所有来打援助的部队。一个是歼灭所有来打援的部队,却攻克不了济南城。第三个方案是虚假攻打济南城,消灭来援助的部队后,再真实的攻下济南城。
当时衮州已经攻打下,济南可以说是一座由重兵驻守的工城,所以说只要攻打下济南,整个山东就尽在我军的掌控之中。可是当时攻打济南,却是在中央统筹全局仔细谋划后做出的决定。
当时国民党内部和美国那边认为,“如果共产党不能攻打下重兵驻守的大城市,就没有进行战略决战的资格。”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有360万左右,而我军的兵力有280万左右。当时几个重兵驻守的大城市分别为太原,长春,济南。
拿哪个开刀,这是一个问题。然而相比于长春和太原而言,因为济南可以说是一座孤军驻守的孤城了,只要攻打下济南,整个山东也就被收入囊中。
而攻打太原或长春则会出现攻打下城池,后面又会有大量的回援的问题。所以做出了先攻打济南的指示,这样子攻打下济南,就成功能让华东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会合。
为了更好的完成攻打济南城和歼灭援助部队的重大任务,粟裕向当时的毛主席提出要暂时先休整一个月然后在攻打。
毛主席还专门儿让当时在医院养伤的许世友担任这一场战争的总指挥,并且为了这一场战争能够保险,还特意的叫来了王建安进行敲打。
主席对王建安说“许世友在胶东地区很有名,而你在鲁中地区很有名,你们是山东的双雄,你们要一机合力共同的打下济南城。”
所以说在这次面对这一次战役时,主席专门儿提到了这一点,并且告诉王建安“就给你们来一个失空斩吧,如果这场战役失败了,许世友掉脑袋,而你兵职连降三级,打四十军棍。”
王静安一口气答应了。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两个人都是为家国效命,所以见面之后丝毫不见龌龊,反而高兴畅谈,许世友热烈的欢迎了这位副司令的到来。
最后在讨论作战计划时,许世友和粟裕两个人决定派东西两线攻打济南城,其中,西线交给“排兵不动,必是十纵”的宋时轮,而东线交给聂凤智,其中西边为主攻,东边为助攻。
可是宋时轮听到对自己的委派后,直接就撂挑子不干了,他顶撞粟裕说“老子不干了,老子要回东北打游击去。”
宋时伦不仅是部队的老将,而且也是一个刺头类的人物。粟裕到任不到多久,在华东野战军中的资历,还并不如他那么深厚。
原来宋时轮是因为军队才打完豫东战役没多久,还没有很好的休整过来,而且炮弹各方面的物资也不是很足够,所以有了很大的情绪。
而且济南的防守军司令是王耀武,在当时有着这么一句话,“宁见阎王,不愿见老王。”这个王耀武是国民党部队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他曾经就让粟裕吃了一个大亏,王耀武在曾经被红军的包重重包围之下,接连干掉了红军的两个师。后期的粟裕也感叹那一次战斗是他有史以来遭过的最大惨败。
王耀武绝对不是一个软柿子,而且是一个非常有着军队指挥能力的人。而且西线是重要的机场,在表面上看王耀武将西线交给了杂牌军驻守,然而王耀武是一个心机比较深沉的人,这背后很可能会有一个巨大的阴谋。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宋时轮一开始担心他们派自己去西线攻打就是让自己的战士们送去送死,所以他不愿意去。
粟裕听完了宋时轮的解释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说我们会多多给你炮弹,之所以派你去打,也是因为你是最合适的。”
宋时轮知道粟裕给自己向毛主席求情后,才得以保留自己的军职后,也非常的不好意思,后期打完仗以后还专门儿给中央那边进去了检讨书,并且专门儿给粟裕写了一封道歉信。
而那边王耀武的驻守军队只有28万人,原来一开始王耀武是不打算参与内战的,当时跟蒋介石打了条子,想要去下海经商。被蒋介石严厉的批评了,说他那是净整一些花里胡哨的,一点不顾国家安危。
在守卫济南这一座重大城池时,王耀武曾经向蒋介石请示,要把之前自己带率领的两个师派过来。结果蒋介石逮住了他就是一顿训
“你这是什么军阀主义作风,什么你的兵,我的兵,这些通通都是大家的兵,你这是要走到哪把你的兵带到哪吗?”
王耀武当时心里非常的委屈,因为他觉得济南的形势非常的不利,他自己曾经带过的士兵过来也是为了巩固济南的国防。
在两方作战都准备好后,战斗很快开始了,可谁也没有想到聂凤智竟然玩儿了一把大的,他直接将东线作为助攻改成了东线作为主攻。
带着士兵就是一顿噼里啪啦的打,而且他所率领的部队一直是乐于打苦仗,打硬仗的人,得知如此艰巨的任务交到自己的手上,那是异常的兴高采烈,直接就跟敌人干上了。
后期也有人据此评价说“原来主观主义真的可以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可以是战斗的最好的催化剂。”
在战斗过程中,一开始王耀武也揣测,根据共产党的习性,很有可能将西线作为主攻,然而他却发现事情有点儿不大对劲,东边的攻势实在猛烈,于是他只能又派兵去辅助东线。这么一出判断上的失误对将领而言是致命的。
激战持续,宋时轮带领他的部队杀到了西线机场,被宋时轮的猛烈攻势震惊,当时的杂牌军首领自觉无法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见好就收。
也意味着在国民党济南的重重守卫下,在西线拉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国民党的济南的防守果然渐渐出现溃势。
在攻打济南第七天的时候,双方进入到了一定的僵持阶段,双方的兵力这个时候都比较饱和了,到了关键时刻。
当时我军内部都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这个城暂时先打不下了,与其僵持到这里,不如暂时休整之后再次攻击,这样子以逸待劳才能成功一举将敌人歼灭。
因为被攻打的时间一旦延长,国民党徐州的军队就可能过来援助,那么粟裕就有机会派18万军队将徐州的精锐一举歼灭
可是军队的另一种声音又让许世友陷入了犹豫,因为在战场上何尝不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放弃如今攻克的大好形势,重新撤退只会让士气逆转。
而且王耀武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国民党和共产党如今的兵力差距并不是很大,一旦发生逆转,国民党再派飞机来轰炸,那么对我军的打击会是致命性的,不仅不能做到攻灭来打援的徐州军队,可能连济南都攻打不下,既丢了西瓜,又失去了芝麻。
就在许世友迟疑之中时,他派当时跟随自己的政委谭振林分别给东西线的指挥官打电话,当时接到电话的聂凤智就直接破口大骂,“撤为什么要撤?我现在后面是山,你难道让我撤回山里去吗?”
许世友也考虑到了此种情况,而且再加上考虑到军队士气以及形势逆转的问题,选择继续攻城,召全军继续抵抗,因为战役进行到了此种时候,拼的就是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拼的就是主观意志对抗社会存在的力量。
果然在全军的奋力抵抗中,只过了一个夜晚,在第八天的时候,这场战争就宣告了终结。济南城成功被我军拿下,当时据说是国民党蒋介石都感到难以置信,坐飞机来到了济南上空查看,毛泽东也对济南城如此快攻克,感到震惊不已。
可是在另一种说法中,济南城只是一个诱饵,真正想要消灭的是来援助的部队,也就是最为精锐的河北军。这也是之前60%的军队打援的原因,攻下济南城并非主要目的,成功消灭敌人的援军才是重中之重。如今因为打城太快,粟裕18万的打援军队可以说是白跑一趟。
而大多数的看法认为毛泽东的主要打算还是要攻克济南城,这也是他当时特意选择“空降”许世友当总指挥的原因,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他的作战方式和一贯风格,所以才选派他。
怎么敢硬碰硬来援助呢?打援助的军队如果太多会恐起作用,如果太少,最后反而会白白丧命,造成济南城的形势逆转。所以有人猜测这场战役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攻克济南城。
美国媒体也对这一次中国共产党八天攻克济南城的事件做出了通报,说“如此迅速的速度攻克国民党重兵守卫的城市,那后面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