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以关系升温或难持久
9月3日,一艘土耳其护卫舰停靠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据悉,这是北约地中海演习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自2010年以来土耳其海军舰艇首次停靠以色列港口。
历史上,土耳其曾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土耳其是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伊斯兰国家。随后,两国建立伙伴关系。近年来,因两国在巴勒斯坦、库尔德、东地中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导致双方关系波折不断。2018年,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引发巴勒斯坦民众大规模抗议示威,并与以军发生冲突。土耳其随后召回驻以大使,并驱逐以色列大使及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土以关系陷入低谷。直至今年6月,随着以色列新政府上台,两国开始加大接触力度。8月17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与土耳其恢复外交关系,将重新互派大使和总领事。此次以色列允许土耳其军舰停靠,是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举措。
土以关系不断升温,符合双方现阶段的利益诉求。对以色列而言,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和北约成员国,以色列与其保持良好关系,可获得与北约加强合作的契机。以色列国防军在近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此次允许土方护卫舰停靠海法,是以色列与北约合作的一部分,充分显示了以方对北约的支持。此外,在伊核协议谈判取得进展之际,以色列也希望借此拉拢更多国家孤立伊朗。
对于土耳其而言,因此前较为强硬的对外政策引发中东多国不满,为改善处境,土耳其从2020年起开始调整政策,主动与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地区国家修复关系。同时,以色列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与其实现关系正常化可以促进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从而获取更多利益。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虽然在各自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的驱动下,土以两国都在为恢复两国关系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可以快速升温。两国仍然在多个重要议题、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土以互派大使并不意味着土方放弃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此举表明土耳其虽有意愿与以色列重归旧好,但仍将巴以问题视为双边关系的“政治红线”。在此情况下,两国关系升温势头能否持久,还有待观察。
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作者在2022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最大贡献,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超过美国。自然指数分析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月到12月,中国作者的“贡献份额”为19373份,排名第一;美国为17610份。
生态环境部于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2023—2024年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
量子芯片运行对温度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如何实时监测温度变化,了解制冷机运行状态?近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国产量子计算机中使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于21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
站在数米高的“海牛Ⅱ号”面前,这个身量精瘦、满头白发的“小老头”有点不起眼。带着“海牛家族”,他用了30多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地质钻探技术的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光明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晋浩天从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两个项目——“激光驱动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基于超快强激光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及应用”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5月17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截至目前,箭载导航与位置报告装备已多次保障火箭回收任务,能够有效提供重要定位通信支撑,这为后续持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2022年北斗应用总体规模仍在稳步提升,北斗规模化应用正在全面开启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活性胶体系统,其中活性胶体粒子用光谱特征染料编码,形成光致变色胶体群。与现有的变色材料不同,这种光致变色是基于光诱导的活性胶体混合物的垂直相位分层,即现有组分的重新排列,而不是生成新的发色团,因此更加可靠和可编程。
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方案》特别提到,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5月16日,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研发的BSIM卡(区块链SIM卡)在上海对外发布。
记者从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获悉:5年来,自然资源部大力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重要成就。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本身不发光,看不见摸不着,具有超强的引力,任何从其身边经过的物质,包括速度最快的光都无法逃离。
5月17日,《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2023)》)中文版与英文版(Top Academic Conferences 2023)正式上线场会议成为本年度授权使用《重要学术会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识的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