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20多年前,中国的农技专家林占禧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草技术。时至今日,中国菌草的身影遍及南太、非洲和南美等全球南方的许多角落,成为造福一方的“幸运草”。

  作为中国对外合作的流行语,“小而美”是与大型基建等“高大上”项目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投入金额少、聚焦民生和社区需求的小型工程。回溯历史,“小而美”项目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传统策略,起到了惠及民生、通达人心的实效。新时代以来,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新阶段,“小而美”项目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日益成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与对外援助的优先事项。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承诺,“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近年来,在全球发展倡议的框架下,中国加强项目库和资金库的建设。关于项目库,中国在2022年公布首批项目清单,涵盖50个务实合作项目,涉及减贫、粮食安全、卫生健康、工业化等领域。关于资金库,中国积极搭建和充实“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等平台,在延续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无息贷款等传统援助的同时,努力调动商业银行、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三方合作、配资等多种资金来源。此外,中国在联合国发起“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吸引70多国踊跃参加。这些行动使得散落全球各地的“小而美”项目在同一框架连缀起来,获得更高的国际传播效果,奏响中国与全球伙伴共谋发展的大合唱。

  在实践中,一大批“小而美”项目在全球落地生根,形成了中国菌草、青蒿素、杂交水稻、鲁班工坊、“万村通”、“光明行”等“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快”的优质援外品牌。这些项目和品牌之所以能、行和好,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

  因其高技术而尽精微。“小而美”项目虽然规模小,但是技术含金量却不低。正是基于高水平的技术支撑,这些项目和品牌才得以扩大应用场景并提升应用本地化程度。作为中国的特色产业,菌草技术从最初的“以草代木”,增加了“以草固沙”“以草代粮”“以草代煤”等功能,可服务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13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技术专家又从各国实际出发,创新菌草技术应用模式,推动技术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从而实现在100多个国家的推广。

  因其普惠性而致广大。在复杂的不确定性时代,脆弱群体占全球的绝大多数。联合国报告显示,90%的国家人类发展处于落后状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有逆转之忧。全球发展倡议适时提出,承诺不使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小而美”项目与这种精神高度契合。它们守护全球南方的脆弱群体,助其减贫脱贫,以点滴或局部的改善来实现全局质变。“中国-柬埔寨健康爱心包”、尼泊尔微笑儿童项目和老挝学校粮食援助项目等,都致力于改善贫困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从长远看有助于所在国积累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因其人性美而民相亲。“小而美”项目不仅物美,更在人美。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国援外医疗队奔赴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在坦桑尼亚,中国医生曾深入偏远农村,彰显了高尚的人道主义、国际主义情怀,极大地感动了坦桑尼亚国父尼雷尔和广大民众,厚植了中非深厚的传统友谊。迄今为止,许多援外医疗队赢得当地人民自发的尊崇,获得东道国政府最高等级的授勋,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外交官”。

  因其促产业而可持续。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产业发展趋势,“小而美”项目也着眼于此,推动合作伙伴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它们的自我造血能力。中国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启动“以竹代塑”倡议,在全球层面开展“以竹代塑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帮助伙伴国发展竹藤产业,提升可持续利用竹藤资源的能力。中国还实施“非洲光带”项目,致力于帮助解决非洲地区贫困家庭用电照明问题。在促产业过程中,“大基建”和“小而美”是有机整体,“小而美”项目可以为“大基建”所产生的前向或后向联系提供补充,完善整个产业链。中老铁路、亚吉铁路等干线的建设催生了当地铁路职业技术的培训需求。

  “小而美”项目不断凸显和汇聚全球治理最大公约数,产生持久而广泛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伙伴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使中国形象更加可亲、可敬和可爱,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更加立体、全面和稳固。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