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2024年以来,20多个省份开始推行“课间15分鐘”微改革,拒绝课间“圈养”。人民网记者在江苏、江西等地调研发现:小学阶段总体较好,初中阶段效果相对不佳。

  从摘掉“小眼镜”、减少“小胖墩”的初衷出发,课间15分鐘 “微改革”承载着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时代命题,它不仅是一次校园时鐘的调整,更是一场教育生态的重塑。

  从记者调研情况看,课间“微改革”在一些地方存在“落实难”等现状。可以说,学生一句“更累了”便道出了政策落实之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阶段面临较重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且部分教育工作者“唯分数论”的观念还没有改变,以致课间经常被佔用。

  当下,学校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落实课间15分鐘 “微改革”,确实面临不少难题,但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势在必行。

  破解“落实难”,需要教育部门加大督查力度,让政策文件落实更显刚性﹔学校也须扛起主体责任,在活动设计、场地利用、安全设施等方面统筹推进,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教联体”,共创有吸引力的特色课间活动。

  推进“微改革”,还需要各方转变观念,扭转唯分数论的惯性思维。当校长不再担忧“班级平均分下降”,当教师不再执着於“多讲一道题”,当家长不再追捧“课间自觉写作业”时,课间才能真正属於孩子们。

  教育无小事,微改革也会带来大变化。如何让孩子们课间走出教室“身上有汗”、课堂上全神贯注“眼裡有光”?这既考验着有关部门的方法论,也检验着我们能否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进程。当每一个课间都能成為孩子舒展身心的“加油站”,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本源。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