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过去,家长常说:“考上大学就自由了。”可如今,许多准大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立刻投入新一轮“备战”。

  “高大衔接班”“大学预科班”正悄然成为新趋势。上网课、预习大学教材、刷四六级真题、学绩点计算方法、规划保研路径……单科课程动辄收费上千。有些学生还未入学,人生已被安排到四五年后。

  一场场“抢跑”之下,高考的终点,仿佛只是另一场长跑的起点。这种紧张与压力有其现实根源,即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模式,有着显着差异。

  高中学习,就像在标定的航道中竞赛,老师划重点、家长盯进度、学生争高分;大学学习,则像驶入一望无际的知识海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水手”,而是需要成长为自主探索的“领航员”。

  大学的魅力,恰恰在于这种不确定性。没有标准答案,却孕育千万种可能;没有固定路径,却需要自我定义方向。这种逻辑更复杂,也更接近世界的本来面貌。

  当前,一些培训机构打着“避免挂科”“赢在起跑线”旗号,售卖所谓“核心知识点速成课”。但这些课程往往缺乏一线师资支撑,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如果大学生活从第一天起就被分数、绩点、保研等目标所主导,那么大学很可能沦为“高四”“高五”“高六”,无法真正传递大学学习精髓,即自主性、探索欲与批判精神。学生的“自我”在外界的密集规划与干预下,也可能失去生长的空间。

  最近有位高校老师讲了这么一番话:“如果可以保持当下的心灵平静,且在未来不反复懊恼和悔恨,那么任何一段时光都是值得的。”这既是对大学生活的深刻诠释,也是对当下教育焦虑的温柔提醒。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