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成“阵风”手下败将歼-10CE是隐藏赢家全球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6月,北约“大西洋三叉戟”联合演习的芬兰空军基地上空,一场看似违反军事常识的对抗正在上演。法国“阵风”战斗机在近距离缠斗中死死咬住美国F-35A隐身战机,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牢牢锁定目标,随后模拟发射导弹——五代机被四代半战机“击落”的戏剧性场面震撼全场
这并非阵风首次创造神话。早在十多年前,这款法国达索公司的杰作就曾在阿联酋演习中压制过F-22“猛禽”。法国媒体高调宣扬:“阵风成为全球唯一连续‘击败’F-22和F-35的战机”。演习视频截图里,阵风的雷达屏幕清晰显示着被锁定的F-35,似乎坐实了四代半战机逆袭五代机的传奇。
距离北约演习仅一个月前的2025年5月,克什米尔边境爆发短暂而激烈的空战。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在预警机支援下发射霹雳-15E空空导弹。巴方以零损失代价击落三架印度阵风战机,残骸中清晰可见印着“Rafale”字样的垂尾碎片。法国情报部门间接承认战损,埃及随后紧急取消12架阵风订单,阿联酋和希腊也暂停采购谈判。
答案隐藏在“大西洋三叉戟”演习的规则手册里:人为限定的近距离格斗场景捆住了F-35的手脚。规则禁止超视距攻击,迫使F-35放弃隐身和中远程导弹的核心优势,进入阵风最擅长的“拼刺刀”式缠斗。美军飞行员私下抱怨:“这好比让狙击手放弃狙击枪,拿匕首和特种兵肉搏”。
而真实的克什米尔天空没有规则限制。巴基斯坦空军构建的中国式“天网”作战体系开始发威——ZDK-03预警机如同空中指挥塔,实时扫描战场,将目标坐标通过加密数据链传输给歼-10CE。歼-10CE全程无需开启雷达,隐蔽接收指令后直接发射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导弹。
现代空战规则已被中国空军重新书写。胜负天平不再取决于单机机动性,而在于谁能更快完成“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OODA循环。
央视《攻坚》纪录片曾展示震撼一幕:歼-10C在空警-500预警机指挥下,通过僚机雷达接力制导,成功击落模拟的隐身目标。这套“A导B射”战术在巴基斯坦得到完美复刻,形成“预警机发现-数据链传输-战机静默攻击”的杀伤链。
反观印度空军,装备沦为“万国牌展览会”。阵风(法国)、苏-30MKI(俄罗斯)、米格-29(苏联)的数据链互不兼容,预警机与战斗机之间只能通过语音电台沟通。一架被锁定的阵风拼命呼叫支援,信息传递竟延迟40秒——在霹雳-15的200公里射程前,这等于宣判死刑。
体系对抗的差距在雷达参数上更为赤裸。歼-10CE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60公里,远超阵风RBE2-AA雷达的150公里。当法国还在炫耀阵风能同时跟踪8个目标时,中国早已实现空警-500每秒处理10万条空情数据、目标分配误差小于0.1秒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法国达索公司可能未曾料到,他们在演习中精心策划的“阵风斩F-35”营销秀,反而成了歼-10CE全球征程的最佳广告。实战消息传出后,埃及紧急取消12架阵风订单,成飞股票却在几天内暴涨40%。
国际军贸市场开始重新洗牌。歼-10CE以6000万美元的亲民价格(仅为阵风的三分之一),提供四代半巅峰性能:国产涡扇-10B发动机、霹雳-15E+霹雳-10E导弹组合、以及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2025年5月的兰卡威航展上,歼-10CE成为全场焦点,多国代表围着中国展台索要技术参数。
连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传统美式装备用户,也开始与中国洽谈引进事宜。巴基斯坦空军更是直言:“歼-10CE是目前我们战力最凶猛的先进战斗机”。
美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测试数据揭示了更残酷的现实:F-35对歼-20的探测距离会骤降至89公里,而歼-20携带的霹雳-15射程是其两倍以上。中国空军将体系作战发挥到极致:歼-20隐身突前侦察,歼-16D实施电子压制,歼-10C随后补射导弹,形成“隐身-干扰-猎杀”的闭环链条。
法国人或许还在为演习战绩开香槟庆祝,但现代空战的本质变革已然明朗。当阵风飞行员在狗斗中体验“击落F-35”的快感时,真正的战场已转移到数据链传输速度、雷达抗干扰能力、导弹不可逃逸区计算的维度。
歼-10CE的崛起不仅是单机性能的胜利,更是中国空战体系的外溢。那些买不起全套五代机的中小国家突然发现:只要搭配中国预警机和数据链,四代半战机也能威胁隐身目标。这种“体系赋能”的颠覆性思路,正在重塑全球国防市场格局。
巴黎航展的镁光灯依然聚焦在阵风与F-35的缠斗表演上,而真正的赢家已在实战硝烟中悄然锁定胜局。当各国空军参谋部重新评估采购计划时,性价比与体系兼容性正在取代传统性能参数,成为军购决策的首要标准——这正是中国航空工业等待多年的破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