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7月25日,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APP正式上线试运行,市民只需一机在手,即可掌握服务,只需一个APP即可畅行绵阳,智享生活。绵阳人民政府市长元方、常务副市长颜超、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等出席发布会。

  据介绍,绵阳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是根据绵阳建设“国内一流、西部领先”具有科创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战略目标,依托平安智慧城市BCID区块链、AskBob智能客服、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吸取智慧生活团队在国内优秀智慧城市项目经验,结合绵阳市情打造的以“互联网+城市生活”为核心的全市统一城市服务平台。

  “i绵阳”将以“让市民用一个APP畅享所有城市服务”为核心理念,有效整合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围绕“市民生活”和“企业经营”的每一天,打造身份认证、账户管理、电子证照、支付、智能客服等应用环节,建立一个“多屏联动”的全景式的城市服务门户,形成城市服务统一出入口,让市民和企业能够享受一站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市服务,实现“一号畅行绵阳,一屏智享生活”的目标。

  “i绵阳”作为绵阳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个项目,是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营保障模式,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牵头,平安集团、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国资委、卫健委、住建委、人社局、医保局、公安交警、公积金中心等22个市级部门和16个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目前APP已接入339项服务,为每个市民、企业提供一个专属移动服务管理平台,构建了全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城市服务生态体系。

  目前“i绵阳”APP已经涵盖了公交实时路线查询、扫码乘车支付、周边生活搜索、肉菜扫码溯源、水电气缴费、生活消费价格监测等百姓便民服务,服务市民生活每一天。同时,“i绵阳”还实现了公积金在线提取,就近医院各科室的预约挂号、门诊缴费、电子病历、检验检查报告、个人健康卡医疗全链路服务,一键挪车、实时路况、停车位搜索及缴费、违章查询缴费、二手车估价等车主全场景贴心服务。

  相信未来,平安智慧生活将结合绵阳城市特色和本地生态资源,将“i绵阳”建设成与省级一体化平台优势互补的市级城市服务统一平台,并以绵阳市作为“西部明珠”、“中国唯一科技城”的先天性优势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现实需求,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便捷化城市服务,变“分散服务”为“统一服务”、“孤立服务”为“场景化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效优化本地营商“软环境”,“牵手”绵阳市打造极具科技城特色的西部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更好地满足绵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鸣)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至2023年5月,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全国巡展已实施12年,科普大篷车项目已实施23年,两个流动科普项目累计服务公众超过5亿人次,有力促进了我国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

  截至目前,“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超过10万件,浏览量超3300万次,是故宫博物院官网上最受公众欢迎的数字产品

  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作者在2022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最大贡献,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超过美国。自然指数分析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月到12月,中国作者的“贡献份额”为19373份,排名第一;美国为17610份。

  生态环境部于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2023—2024年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

  量子芯片运行对温度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如何实时监测温度变化,了解制冷机运行状态?近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国产量子计算机中使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于21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

  站在数米高的“海牛Ⅱ号”面前,这个身量精瘦、满头白发的“小老头”有点不起眼。带着“海牛家族”,他用了30多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地质钻探技术的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光明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晋浩天从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两个项目——“激光驱动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基于超快强激光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及应用”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5月17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截至目前,箭载导航与位置报告装备已多次保障火箭回收任务,能够有效提供重要定位通信支撑,这为后续持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2022年北斗应用总体规模仍在稳步提升,北斗规模化应用正在全面开启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活性胶体系统,其中活性胶体粒子用光谱特征染料编码,形成光致变色胶体群。与现有的变色材料不同,这种光致变色是基于光诱导的活性胶体混合物的垂直相位分层,即现有组分的重新排列,而不是生成新的发色团,因此更加可靠和可编程。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