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但由于其古文表达过于晦涩,导致很多人都很难真正读懂。在接下来,我将结合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试图对《道德经》的内容精髓进行一些解读。《道德经》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分,共计81章内容,其中第1-37章为《道经》部分,第38-81章为《德经》部分。本期解读的是《道经》部分的第2章内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因此,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互转化,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倾斜,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化,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去干预它们,虽然有所作为但不会占有它们,虽然有所成就但不会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永远不会消失。

  第一,讨论了美和丑,善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等所有对立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是《道德经》接下来很多观点的理论基础。例如,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阐述了《道德经》一书中最核心的“无为”思想,认为圣人应该以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世事,即不强求、不抗拒,让事物自然发展。同时,圣人在教化世人时也应该采取无言的方式,即通过行动而非语言来影响他人。

  第三,提出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观念。这个观念对当代人非常重要,提醒我们有了功绩一定不要据为己有,而是要将功绩归功给大家,这样不仅能减少因别人嫉恨带来的祸患,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这是一个人构建领导力,实现更大成就的基础。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