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在2004年大学刚毕业时,我在北京的北二环和北三环之间,租了一个房子居住。那会儿,那个地方的房价大概是六七千元一平方米。

  当时我的父母略有积蓄,觉得我大学毕业了,应该买个房子。他们跑到现在的回龙观那个地方(在北五环以外北六环以内),说看到一处房子,大概2000元一平方米,房子的建筑面积大概有一百几十平米,同时还带一个车库。

  我当时在北京的东三环附近工作,一看地图,觉得回龙观那个地方离自己工作的地方实在太远,就没让父母买。

  后来房价开始蹭蹭涨,不是一年涨一次,而是几乎每个月都在涨,跟疯了一样。那会儿我有个朋友在房地产公司,说是否涨价几乎不看市场评估,基本是拍脑袋。大家一开会,说明天涨价,明天就涨价了。

  对于没在北京生活的朋友,可能不一定知道北京的城市格局,我大概讲一下。北京的城市格局属于东西南北方方正正的格局,最中心是二环,往外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一般来讲,大家普遍认为五环以内是市中心。

  到了2007年末尾的时候,北京五环以内基本没有低于一万元的房子了。房价一直在涨,有种飞起的感觉。不过,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房价跌了一阵。

  后来的故事,我相信很多朋友应该也都知道了,不再赘述。现在别说在北京花六七千元一平方米买房子,这个价格连在小地方都买不到房子。我去年放假回老家时,发现在我老家那边的乡下,房子都要5000元左右一平方米。

  我当时问我父亲,说这些已经在乡下的房子,谁买呢?农村人没有太多收入,也没有什么赚钱能力。对于5000元左右一平方米的房子来讲,如果买个两居室,也要四五十万。农村里的人哪来这么多钱买呢?

  我父亲回答,没有房子就娶不到老婆。要想结婚,就得先有房子,而且必须是城里的房子。如果在城里实在买不起,至少买一套这种乡下的商品房,不然连相亲都没人愿意跟你相。

  早先年网上有丈母娘推高房价的调侃说法,搁到现在,估计连丈母娘也推不动了。反正也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很多年轻人干脆抱团表示“躺平”。

  北京的房子,目前动辄五六百万一套,稍微好点或者大点的房子,动辄上千万一套。如果你家里没矿,想要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跑到北京来独自奋斗,不夸张的讲,大多数人奋斗一辈子后,可能都不一定有能力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而现在又属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即便不奋斗,也可以吃饱肚子。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辛苦奋斗呢?

  有朋友可能认为,只有北上广深的房子相对贵一些,还有一些地方房子很便宜,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鹤岗。

  如果你想奋斗,从逻辑上来讲,肯定是从农村往城里走,从小县城往省会走,从二三线城市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走。

  但现在,往上走的成本太高,在当地落户居住的难度也大,所以很多人对这种奋斗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抵触。

  一是因为很多人在过去的20多年间,已经买了房。或者换句话说,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已被绑定在了房子上。如果房价大跌,老百姓的财富出现大幅缩水,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

  二是因为房子已然具备了金融属性。房子不再单单是房子,而是最佳金融抵押品。民间大量的交易,几乎都用房子做了抵押。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银行借钱给你,或者你借钱给别人,是不是用房子来做抵押,感觉最安全可靠?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房价大跌,大量的交易抵押物失去价值锚定,可能引发金融问题,以及民间大量交易的破产。

  个人认为,在过去20多年间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将是一件对中国社会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这个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房子的建筑成本,没有那么高。我老家那边有很多人搞建筑,很早以前问过他们这个话题,说建筑成本大概两千多元一平米。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涨。

  从本质上来说,市场售价和建筑成本之间的巨大差异,是财富转移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财富再分配过程中,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银行、买房比较早的人以及早期炒房者,是获利者。而买房比较晚的人,或者现在还没买房的人,是负向利益承受者。

  再过若干代,当城市群体普遍没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农村后,一旦这些人中的部分人群,由于经济状况不好,把自己唯一住房出售,且找不到工作时,可能会沦落街头。

  农村的宅基地房子原则上不允许出售政策,导致即便农村人吃不上饭,但至少有地方住。但城市房产可以无限制出售。一旦经济下行,很多人失业,当有人把自己唯一住房出售后,沦落街头和吃不上饭,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目前,国家层面努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吃饭不是问题。如果吃饭成了问题,且有人没地方居住,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