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酷暑当中,大家都想找个清凉避暑的地方,而有一群人却在高温下与“冷”打交道。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分兵几路,来到了冷库、溜冰场、制冰厂和游泳馆,走近高温下的“冷”职业,这群人似乎与高温绝缘,那么他们身上又有哪些故事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呢?

  在“冰箱”里工作,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舒适。一车货运到,刘新波和工友们默契分工,几人在车上卸货、几人在车下接应,把一箱箱的蔬菜装上滑轮车,拖进冷库,再一箱箱码到一人多高。室外30摄氏度,一动就是一身汗;冷库内接近0摄氏度,穿着汗湿的T恤马上体验“透心凉”。这样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如果换作普通人,很容易感冒。进冷库怎么不加件衣服?“大家都习惯了。”刘新波说,搬运货物进进出出,反复穿脱衣物不方便也没时间,还好蔬菜冷库没有肉类冷库温度那么低,每次在里面码货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小时,过程中一直在干活,就不会觉得冷。

  早晨9点,屋外已骄阳似火,南京小恐龙运动馆龙江馆的泳池内,孩子们在教练的陪伴下开启了游泳课。课程结束,陆旺走出泳池区,记者看到他的手上皮肤皱巴巴,脚上也有不少洞洞眼,他笑着说,这是一名资深游泳教练的“标配”。随后,他擦干脚,取一支金霉素眼药膏,一边往脚上擦一边说:“旺季时,平均下来,一位教练每天泡水至少达到七八个小时。像我课程算少的,一天四五节课。即便如此,长时间泡在水中还是皮肤皱巴巴,烂脚丫子。 这一干燥,脚上就会裂口子,所以我们人手一支眼药膏,保持脚的湿润,加速伤口愈合。”

  记者跟随陆旺步入泳池区域,这里室温达到了32℃,泳池内的水温则为30℃,这样的温差保证孩子们从泳池出来不会着凉。运动馆等待区域22℃,家长们坐在这里休息。和其他运动馆不同,隔着透明玻璃便可注视到孩子在泳池区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学员,从他进馆到出门,其间的安全就由我们来负责保障。“陆旺说,身为教练,安全弦时刻紧绷。即便课程结束,教练们也会根据孩子们的需要,适当地陪他们在泳池继续玩一会。

  今年37岁的高级滑冰教练葛闯,供职于南京奥体中心的冰上运动俱乐部。“我是黑龙江哈尔滨人,从小就喜欢打冰球,以前是冰球运动员。”葛闯告诉记者,从事滑冰教练的工作已经16年了,平时主要工作是教授滑冰课程,最长工作时间是一天在冰场上从早上8点站到晚上9点,整整13小时,中间最多能休息两次清冰时间,也就十几二十分钟。

  “其实不是这样。”葛闯说,冰面温度大约零下3-6℃,在冰面上教学,至少要穿着冲锋衣,还要穿着厚一点的裤子,这样才能避免自己不会生病。现在前来学滑冰的学员很多,每天留给自己吃饭的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左右。经常就是下了冰场换了鞋子就赶紧出去找个地方吃饭,连换衣服时间都没有。外面酷暑高温,自己穿着冲锋衣和厚裤子,一出门就是一身汗。“真是冰火两重天,很容易感冒生病。”葛闯说,回到冰面上,其实衣服内衬早就湿透了,但还要坚持带学员上课。

  吴超从2007年开始投入到制冰行业。他说,冰厂是受气温影响很明显的季节性行业,一般年底到来年二三月份,用冰量很少,有的时候,一天最低用冰量总共10吨,而夏季高温季是用冰的高峰期。相比于空调冷库而言,冰是降温效果最快、最环保、最经济的方式。他们所供应的冰块尺寸分别为20、40、100厘米,制成冰后每条冰重量100斤。每次灌水到制冰要14个小时。目前正值夏季天气最热时,也是冰块市场需要的高峰期。今年一吨冰的售价160—200元。

  在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穿的就是蓝色粗布的长袖工作服。工人主要就是在冰场用铁钩子钩冰拖拖冰,冰与地面摩擦系数很低,等待运冰的车辆在地面一层,结冰的冰块在水泥地面几乎是自由滑行状态。吴超说,这里的工人主要工作就是拖运冰块,伏天会增加季节工人数,冰厂的客户主要是海鲜水产批发市场、鲜花市场等行业。(扬子晚报)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