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2023年1月17日上午,央视报道: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5号月壤样品的研究精确地测定了月球的年龄是20.3亿年。

  这么重大的研究发现可以说是非常博人眼球,多家媒体争相转载,不过标题取得一个比一个醒目,有的媒体干脆标题为“月球的年龄是20.3亿年”,这可以说是在“斩头去尾留中间”。

  之前的研究认为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并获得了大量事实证据支持,因此,月球的年龄不可能是现在所报道的20.3亿年,难道是央视把月球年龄报错了?

  反复观看央视报道,仔细推敲,发现央视报道并没有错,只不过在用词方面不太恰当,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还以为是中国宣布月球的年龄是20.3亿年,彻底推翻了过去的理论研究。

  根据央视报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献华院士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精确测定嫦娥5号月壤样品的年龄是20.3亿年。

  可能是编稿人员认为,月壤是月球一部分,不就是指月球年龄是20.3亿年,从逻辑上来看,这是没有错,中国科学家的确测定月球年龄是20.3亿年,这是事实。

  而有的媒体转载时“斩头去尾”的标题,完全就让人产生误会了,“月球的年龄是20.3亿年”不就是说月球的实际年龄是20.3亿年吗,彻底推翻了过去的研究。

  正在汲取知识的学子初次看到“月球的年龄是20.3亿年”这样的标题,只怕真的会认为月球的实际年龄就是20.3亿年了,误导了别人。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但还是要用词恰当,如果媒体把“月球的年龄是20.3亿年”改成“嫦娥5号月壤的年龄是20.3亿年”,或者“月壤的年龄是20.3亿年”,就不会被人误解了。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