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9月15日下午,聚焦省委“创新之问”,围绕加快產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的回答“创新之问”调研座谈会(科技创新工业发展专题)举行。火花四溅的思想,碰撞出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建议探索“外地研发+淮北中试+本地转化”的模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希望政府搭建一体化平台,包括体制机制、利益分配、研发生态等内容﹔建议通过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场“创新盛宴”不仅凝聚了创新共识,也明确了实践方向,為淮北科技创新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近年来,淮北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科技创新為引领,在工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精彩篇章。站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淮北聚焦创新链和產业链深度融合,培育引进中基电池箔、国轩象铝、银邦新材料、碳鑫科技等為代表的一批“链主”企业,实现了工业领域的华丽蝶变。

  资源枯竭曾是淮北工业发展的“拦路虎”,產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凸显。面对挑战,淮北锚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定位,坚持“工业强市、產业兴市”不动摇,将科技创新作為工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走进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厂区高塔林立,管道纵横交错。在这裡,原材料甲醇、乙醇等实现“变身”,从进入厂区,经过一系列復杂工序,流淌在绵延交织的管道中,最终变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醛等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

  目前,园区通过培育壮大先进高分子结构和精细化工材料產业集群,不断延伸煤焦化產业链,形成有机基础原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聚集企业48家,具备年產90万吨甲醇、60万吨乙醇、20万吨纯苯、6.23亿立方米氢气等基础原材料以及丁腈胶乳、醋酸酯等20余类化工產品生產能力。

  着眼於全链条赋能企业创新,淮北构建“1+N”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淮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淮北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淮北市推进优势產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升级改造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支持创建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制造车间、数字领航企业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產经营深度融合……

  如今,淮北聚力打造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新材料(高岭土)四大优势產业,加快构建含金量更高、含新量更足的现代化產业体系。今年1至7月,全市工业產品销售率达99.7%,位居全省第二,展现了工业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活力。

  9月5日,在前期对接的基础上,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张荣珍教授一行三人来淮,深入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开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围绕產品研发、生產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创新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淮北聚力突破机制壁垒,携手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同步推行“企业出题、政府引导、高校解题、市场验效”的市校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高校企业行”“专家企业行”活动,推动创新资源向產业一线集聚。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构建“高校—企业”联动创新体系,推动產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今年1月至8月,与中国矿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產学研对接活动17场次,促进校企合作签约金额近2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签订產学研合作协议252项,协议金额达1.16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6亿元。

  从实验室到生產线,从创新链到產业链,一批聚焦產业需求、聚力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淮北加速崛起,成為激活区域发展的“强引擎”与“策源地”。

  3月18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正式揭牌运营,通过植入东部中心的要素体系,构建区域產业创新服务链条,培育本土技术转移专家团队,為淮北区域内主导產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时隔一个月左右,4月16日,安徽省铝基新材料特色產业创新研究院获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标志着淮北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也成為首批获省科技厅批准的特色產业创新研究院。

  这些高能级平台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核心支撑,进一步畅通了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的渠道,推动更多研发“青果”在淮北落地生根,结出產业发展“甜果”。今年以来,淮北新获批9家省企业研发中心,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36家,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57家,同比增长显着。依托这一创新生态,龙波电气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铜铝復合材料项目”成功落地转化,為企业开辟新赛道。

  “以前公司经常要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一年算下来得有十几次,每次都要准备对应台账,后续还要单独报送整改材料。”7月17日,淮北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安全督察部部长杨勇说,现在实施“综合查一次”,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也便於“一次性”将问题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该市以“综合查一次”為抓手,在全省率先出台《关於规范监督第三方机构协助入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按照“一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模式,实现由“分头行动”向“联合检查”转变。合理精简各项行政审批,深入实施招投标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各类经营主体,切实以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為企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淮北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為“淮北人才日”,以一座城的名义和专属节日方式礼敬人才。推动出台《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淮北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吸引人才了解淮北、认同淮北、留在淮北、建设淮北。

  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大与资金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释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淮北以科技金融為笔,2024年4月,率先推出科技创新券政策,精准滴灌企业研发关键环节,為企业创新“减负鬆绑”。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创新推出產品研发责任险、关键研发设备险等12种基础险种,并鼓励保险公司量身定制个性化险种,形成科技保险“12+X”服务体系。通过“人才贷”、知识產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工具,打通“知產”变“资產”的通道。依托银企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早期研发,形成“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良性循环。

  截至6月末,淮北市银行业科技贷款余额354.93亿元,较年初增加53.60亿元,增速17.79%,高於全省增速6.19个百分点。这一亮眼成绩,也使得科技金融赋能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经验,被安徽省科技厅内刊《安徽科技工作》专题报道。

  创新潮涌,千帆竞发。今日之淮北,正以“创新之问”為帆、以实干作答為桨,在科技强省的澎湃浪潮中奋楫争先。明日之淮北,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匯聚更多创新资源,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赋能產业发展,让更多“科技青果”茁壮成长為“產业甜果”,绘就转型华章。(俞晓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